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教授团队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

发布时间:2024-04-20 18:28:37 来源:安博电竞网址 作者:安博电竞网址大全 

  陈文兴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先进纺织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能耗测算报告显示,应用新技术的涤纶工业丝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老工艺下降35.7%,年产50万吨工业丝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7万吨。

  1月9日上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校长以及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同时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通用项目共22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7项,二等奖4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20项。

  陈文兴教授团队与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溶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次获奖是陈文兴教授第二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曾在2004年,陈文兴教授就以第一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文兴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先进纺织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点资助人选。

  涤纶工业丝强度高、耐疲劳、抗老化,在生产灯箱广告布、土工材料、轮胎帘子线、汽车安全带等很多领域都离不开它。长期以来,生产这种重要工业材料采用的是先熔融缩聚、然后固相缩聚、再熔融纺丝的三段法工艺,这种生产方式工艺流程长、设备投资大、生产能耗高。几十年来,美、德、日等国的多家著名企业一直致力于研发新工艺和新设备,但至今未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据了解,陈文兴教授与两家公司积十余年之功研发的项目“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成功实现了涤纶工业丝高效、节能、短流程和柔性化的生产。这一技术的突破,使我国涤纶工业丝产业技术从过去的跟跑型向领跑型转变。

  项目组坚持攻关,创新了熔融缩聚方法,发明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这一核心装备,研发全流程工艺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涤纶工业丝熔体直纺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缩短了工艺流程,大幅度提高了纺丝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

  全球最大纺丝机制造商德国欧瑞康巴马格(oerlikonbarmag)公司这样评价该成果:“这种新技术会给涤纶工业丝的生产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表明中国将引领涤纶工业丝的未来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本土企业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企业于2011年、2014年分别新建了年产20万吨和30万吨两条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生产线,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丝生产商,项目已新增产值超过100亿元。能耗测算报告显示,应用新技术的涤纶工业丝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老工艺下降35.7%,年产50万吨工业丝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7万吨。

上一篇:「项目管理知识」路径优化6法 下一篇:纺织行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经观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