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端访谈丨大汽车联盟张瑞锋:不再讲故事智驾商业化是

发布时间:2024-05-17 07:39:22 来源:安博电竞网址 作者:安博电竞网址大全 

  岁末年初之际,南都·湾财社推出“科创年度关键词”系列策划,旨在通过回顾过去一年全国科创大事,聚焦相关科技细分赛道的新模式及亮点,进一步展望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本篇聚焦于智能驾驶产业,特邀广东省大湾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进行专访,回顾2023年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展望2024年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新动向。

  “现阶段,自动驾驶赛道经过六七年的发展,早已过了讲好故事的阶段,只有技术加上商业化应用,才能完成营收与增长的拼图。IPO的启动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挑战其实在后面。”在谈及智能驾驶企业上市潮时,张瑞锋认为,同时,在整车企业不得已纷纷降本的当下,上游的供应商怎么做好成本优化、管控和性价比将成为下一个阶段要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话题。

  此外,未来数年,面对市场边际增速下降、技术和产品迭代加快、价格战加剧、全球车政策和产业融资热度退坡,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竞争烈度将大幅增加。但从长期视角看,“缺芯”与科技竞争正推动本土供应链培育,智能汽车国产化潜力空间巨大。

  张瑞锋:关键词可以分为NOA量产上车、智驾方案千元级、BEV+Transformer感知算法落地。

  关键词一:城市NOA功能的量产上车“元年”。NOA,是辅助驾驶的天花板,也是无人驾驶的入门槛。城市 NOA引发智能驾驶“黑莓时代”,智能驾驶真正成为购车必要考量。在技术层面城市NOA非常趋近L3级别,是智能驾驶发展的临界点。当前国内高速 NOA 技术已走向成熟并推动整体 NOA 渗透率提升,布局城市NOA 是产业下一阶段在辅助驾驶领域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二:千元级。进入2023年,智驾方案售价千元级,是智驾公司喊得最多的关键词。智驾公司的千元级方案,比理想这类造车新势力的当前使用的高阶智驾方案成本低一个数量级。行泊一体方案是最先被内卷冲击的市场。宏景智驾发布了基于单颗地平线TOPS,基本上是市面上算力最小的行泊一体方案,且有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方案,总成本在3000元级别。其他还有福瑞泰克等智驾领域的公司,均在追求千元级,主打一个高性价比。

  关键词三:BEV+Transformer从普及走向量产。如果说落地城市NOA是智能驾驶领域的必争之地,基于Transformer的BEV感知范式则是通往城市NOA的必经之路。2023年以来,国内不少布局智能驾驶的车企及技术公司均在加速推动BEV+Transformer感知算法落地。

  在2023年,一众智能驾驶公司出现上市潮。有人认为这是智能驾驶公司在“流血上市”,有人认为这是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正常阶段。对此,您怎么看?

  张瑞锋:可以说,亏损是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常态”。种种迹象表明,自动驾驶领域资本的寒潮仍未退去。但这并不影响继2023年之后,2024年仍是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密集排队上市的一年,因为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亟须输血。扎堆上市的背后,是自动驾驶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极度渴求。此前,自动驾驶行业颇受投资人青睐,并催生一波估值泡沫,但在目前募投都不利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若再不上市融资补充弹药,很有可能面临资金枯竭局面,导致发展受限,背后的投资机构也有退出的压力。

  现阶段,自动驾驶赛道经过六七年的发展,早已过了讲好故事的阶段,只有技术加上商业化应用,才能完成营收与增长的拼图。IPO的启动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挑战其实在后面。除了上市之路充满波折,即使成功上市,企业后续还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盈利以走出巨额亏损的泥潭。

  在2023年,智能驾驶行业的相关融资迎来“寒冬”,融资数量与金额也相对下降。您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张瑞锋:技术落地难、商业变现难、高管离职、估值暴跌,有的退市甚至倒闭,给人们留下了自动驾驶遭遇寒冬的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L4高阶自动驾驶在技术上短期内很难商业化落地;二是国外车企研发会做比较多的测试和验证,周期比较长,影响自动驾驶企业的运转;三是国外的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的接受度比中国的消费者低,对自动驾驶的需求不够强烈。

  从融资体量分布看,虽然2023年同比2022年披露的融资总额减少了,但亿元级融资占比变化不大以及在最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应用的低速场景,自动驾驶企业仍备受资本关注,特别是技术可靠、产品稳定的企业,资本方认可其发展前景,愿意给予资金支持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产线扩充等。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智能驾驶纷纷“上车”。但同时,一众智能驾驶零部件厂商也开始面临“研发投入高与极致性价比”的矛盾。你认为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在于?

  张瑞锋:“极致性价比”正成为车企竞争和宣传的新武器,我认为在整车企业不得已纷纷降本的当下,上游的供应商怎么做成本优化、管控和性价比将成为下一个阶段要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话题。与已经形成固定供应关系的传统零部件不同,不少智能驾驶技术的供应商目前还处在争夺客户和订单的阶段,因此自然也会随着整车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打出‘性价比’的标签,以期获得更多的合作,巩固市场地位。

  相比于一众智能驾驶零部件厂商,车厂2023年在智能驾驶方面取得不错进展。如宝马、奔驰、长安等相关车厂获得L3测试牌照;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纷纷加速NOA进程。在您看来,一众车企加快智能化落地的过程中,仍有方面关键环节需要打通?该怎么打通?

  张瑞锋:当前,自动驾驶企业兼顾算法优化和量产落地,在技术研发同时,通过技术应用降维实现规模化量产,打通商业化落地路径,构建数据闭环,推动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可以预见,自动驾驶行业已经从聚焦技术竞争的上半场,进入到以商业化落地和用户价值为主导的下半场,我们或许并不需要真正实现,相反,实实在在的,从高级辅助驾驶开始就已经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了。

  此外,在您看来,在2024年,智能驾驶还有哪些发展趋势会继续延伸甚至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又会迎来哪些新变化、新趋势以及新挑战呢?

  张瑞锋:未来数年智能驾驶汽车产业竞争烈度将加剧,将考验车企技术与量产能力。当前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过40%,类比智能手机产业,正进入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

  未来数年,面对市场边际增速下降、技术和产品迭代加快、价格战加剧、全球车政策和产业融资热度退坡,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竞争烈度将大幅增加。但从长期视角看,“缺芯”与科技竞争正推动本土供应链培育,智能汽车国产化潜力空间巨大。

  面对广阔的增量替代空间,未来数年的高强度竞争将成为中国智能汽车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前必须经历的序章,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最终将在竞争引发的技术创新和量产能力进步下培育出全球领先的产业链和巨大商业机遇。

上一篇:【浙江省】2023年服务业领军企 下一篇:欧佩克联盟将在3月份审查延长减产
二维码